SoWhat

*全球攻权形同虚设保护协会名誉成员*

山海或可平——浅谈游戏背景中的“白月光”

迟来的521存稿补发。针对D5“官配”的一己之见以及对部分人物、剧情的分析和猜想(主要是役+先秋/裘舞+瑟)。毫无技术含量,废话超标见谅


=========================================


一切想从“本源”说起。


纵观海内外,凡爆红一时的现象级IP,不是以情节见长,就是以人物取胜。而后一种,恰是D5这个游戏的开发者、这个“世界”的创造者——WY的强项。不是说它不能或不想做到双管齐下,撇开实力水平不谈,首先手游的载体和游戏的模式就已经注定了信息的碎片化和“可以搞剧情但没必要”的投入方向,否则也不会一年才出了四个日记(小声bb)……扯远了,总之,在二次创作方面,人物流IP与剧情流IP不同的是,前者主要靠官方赏饭,后者基本靠自行脑补。因为强化了单体人物与玩家之间的共鸣和联系,角色身上的个人投射也会更加明显,逐渐形成固有的“二设”并通过有影响力的作品传播开来。这个时候,若是后续公布的“官设”与普遍的“二设”产生了冲突,不用说必是一场XFXY。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如果这场戏不遂人愿,还不如不演。“留白”是一门学问,也是许多创作者难以把握的一点。观众在理性上能够认同,情感上却不一定能接受。说白了,既然是卖人设,不安排任何绑定关系和不可逆的经历其实是最安全也最讨喜的做法,而深谙此道的WY不可能不清楚这点。那么,排除对自己的文案蜜汁自信或“充了钱我也还是你爸爸”的魔鬼心态,为什么D5还是坚持要给角色们设置无法忽视的“白月光”呢?


我思来想去,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创作者认定,“白月光”是构成这个角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致使他/她之所以转化为当前形象/境地/状态的契机,换句话说,就是“使他完整”,令他成为(你所喜爱的)“现在的他”。无论从看客角度觉得这片月光是清冷冷太凄然,还是白惨惨不足惜,都不会改变它在角色心目中的地位。那是无法磨灭的色彩,是午夜梦回的幻影,甚至是“黑暗中唯一的光明”……最后这个说法好像有点过了,但我回忆了一下D5迄今为止的剧情,似乎还真的能够看出类似的趋向。在这个主调“黑深残”的故事里,既有时代之殇,又有人性之黯。因为它的人物画像是通过“形象设计——官方介绍——传闻——推演——日记”这一漫长的流程完成的,期间打脸声总是不绝于耳,甚至玩家都被虐出了“凡事先往坏处想”、“别问,问就是白切黑”的PTSD,毕竟有了那么多前车之鉴嘛。然而,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即使角色会随着信息的披露表现出“黑化”、“另一面”,D5却很少在人情关系上玩“真相是假”,尤其是那些在过去与角色们羁绊深重的人物。游戏中直接描写情感的部分不多(这也是“没有官配”的共识由来之一),但凡是涉及的,基本不会在明面上推翻既定的关系:


它可以安排律师对情人始乱终弃,但它没有,而是让他写下“爱情从不以死亡为终点”和“玛莎,地狱见”;

它可以安排牛仔对恩人以怨报德,但它没有,下手的是他的家人,而他带着她的赠礼毅然踏上了赎罪之旅;

它可以给空军一个形同陌路的伴侣,但它没有,而是称他们“天作之合”——“看起来非常幸福”、“而我找到了最完美的那个”;

它可以给红蝶一个懦弱愚昧的丈夫,但它没有,而是在她身逝无踪后回报对方的不信谗言和不懈找寻;

它可以设定调香师的胞姐虚情假意,只为把香水据为己有,但它没有,而是点明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爱她的人”;

它可以设定因为继承权的原因,长兄的逝世正中摄影师下怀,但它没有,而是直言了“我想让他回来”;

……


以上“它可以”的部分并非我强加的主观臆断,反而是推演公布前甚至公布后我在各处见过的阴谋论观点,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得到验证。可以这么说,加入这些“反转”,确实能够使剧情更曲折、更富戏剧性、更符合黑暗的内核,还能让人物更“惨”或更立体,吸粉固粉+提升bigger,可谓一举多得——可它偏偏没有这么做,为什么?或许我见识有限,只能想到一个比较浅显的解释,那就是官方在塑造人物时还是秉持了“虽身处黑暗,仍心向光明”的主旨。这里的“光明”指的不是正面行为/价值观,而是类似于“精神支柱”、“心灵净土”的存在,是现实主义下依然坚持捍卫的理想部分,是逆鳞亦是软肋。这种落差及反衬的手法,在创作中其实非常普遍。举个例子,一个守财奴从头窝囊到尾,观众顶多是觉得他是个爱财的胆小鬼,但如果安排他在危难时刻为国捐躯,这层次一下就丰富了,人物也随之立起来了。观者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利己”是为了对比后面的“利他”;比起钱财,国家才是他真正在乎的。同样的手法运用到D5中,那就是——即使一切都是“假”的,但这段关系/经历确实是“真”的;就算TA是“坏”的,但TA对那一个人/事/物仍然是“好”的……而且,在看了这么多例证后,我几乎可以认为,这个“光明”的内核之一就是“爱”。

我知道很多人听到这个字眼就起了鸡皮疙瘩。毕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爱”作为创作主题就已跌落神坛,讲述爱的歌曲过于“口水”,描写爱的小说“格局太小”,顶天立地的主角胆敢为爱人留一点私心就被批“恋爱脑”——这也不奇怪,毕竟我中二时期也嫌弃金色老土红色艳俗粉色矫情现在香得不行(…)当然这个类比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仔细想想,除了生死,还有什么能如爱一般,是无论任何时空、种族、阶级、身份、年龄、性别……所有人都可以平等拥有且互通的么?那么称颂它又有什么问题呢?想通了这点,或许就不会觉得“在这样的黑暗背景下谈爱真是违和”“爱来爱去怎么不去玩恋与XX”,也能够理性看待官方在人物关系中的预设——它就是认为那是爱(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普世爱),是“好的”、“真的”,是值得守护的“光明”。


我不敢说我的理解一定对,也不排除官方会改变想法和风格,但就好比找规律的数学题,根据前面的例子,总能对后续的不明之处加以推断。于是便进入了本篇流水账的第二环节——分析。我选择的对象是先知和未婚妻、小丑和舞女,因为比起其他“官配”,这两对充满了争议,其中的“白月光”不仅多受诟病,针对双方关系的各种消极猜想更是屡见不鲜。前段时间我也在WB、TB和LFT围观了不少讨论,但因为自己又菜又社恐不敢唐突发言,所以才单独写下来。想要尝试在前述“官方对人物情感关系多持正面态度”的假设前提下,对他们的故事进行一些正向的解读。


首先是先知这边。伊莱的推演虽然刚出不久,但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然后现在普遍有以下几种猜想:

1、先知黑,未婚妻黑/白/中立皆可,役鸟白,代表理论是“弄瞎鸟眼说”

2、先知白,未婚妻黑/白/中立皆可,役鸟黑,代表理论是“毁约惩罚说”

3、先知中立/白皆可,未婚妻黑,役鸟白,代表理论是“胁迫利用说”

4、先知白,未婚妻黑,役鸟黑,代表理论是“幕后黑手说”

其中第一种毫无疑问是被骂得最多的,但说实话,我看了以后,觉得每一种都确实有它的道理。既然现在都是推测,那我就来推一个似乎最少人提及的方向——他们三个都是白的,役先szd,先秋也szd,一切都是庄园之门的选择,@ WY出来挨打就vans了……


好了言归正传,照例从推演入手。目前推演1-5的内容基本是没有争议的。大致讲述了伊莱因为品行优良(帮助动物)、天赋异禀(“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看到‘幻影’”)等原因,被救助过的椋鸟引荐给了一位灵魂尚未轮回、附在一只鸮身上的德鲁伊先知。这位先知可能是想让伊莱继承他的衣钵(“艰难的复兴”),类似武侠小说中绝世高手作古前把毕生绝学传给被甄选之人的情况。而我们同时也了解到,伊莱并不是天生的“先知”,他的预知能力是通过与真先知立下誓约交换来的(推演6)。然而,从这个部分开始,就产生了各种理解上的分歧。首先是所谓的誓约——直观地来看,这个约定就是“无论鸮睁眼或闭眼,圣洁灵魂的言语都不应被记载于有形之物”(推演6),一旦违反(推演8:“你不应该告诉她”)就会失去能力(推演9:“那个声音消失了。鸮知道一切,这就是违背誓约的惩罚”),换言之,失去能力=惩罚。但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 ① 失去能力只不过回到最初的状态,0+1-1=0,为什么算是“惩罚”? ② 如果这个确实属于惩罚,那么“失去能力”已经完成了惩罚,为什么真先知还要引他去庄园送死(执行更严厉的惩罚)?

针对以上疑点,我个人认为有几种可能,一是“这个确实属于惩罚”;二是他失去能力后主动或被动做了更不好的事,受到了严重得多的第二重惩罚;三是违约的惩罚可能本就不止于此,但伊莱是否知晓就有待商榷。如果他不知道,有可能是因为契约没有明说或者真先知故意不告诉他,那他就是在懵比状态下去的庄园;如果他知道,但还是毅然赴约了,就又衍生出新的疑问——死已经是最坏的情况,如果明知道也许会死还是要去,只可能:① 头铁 ② 不想活了 ③ 他是个死脑筋,或者出于愧疚认为这就是自己罪有应得 ④ 对他而言,存在比自身死亡更严重的惩罚、更糟糕的结果,使得他明知道可能会失去性命,还是要一往无前 ⑤ 陷入了横竖是死不如放手一搏的境地。其中末两种看起来更契合周年卡片“走投无路来到庄园”的描述。但无论是哪一种,伊莱有可能并没有完全告知格秋,这个容后再表。

此外,还有一方面,可能因为信息量过大,在推断时似乎都给混淆或忽略了,那就是我们出于上帝视角和一直以来的观感,都判定庄园是个不祥之地、是有来无回的地方,从而也就默认了真先知知道这一点,他叫伊莱去就是在坑他/惩罚他。但问题是,真先知真的知道这点吗?我们可以说“这不废话吗因为他是先知啊”,但他要是什么都知道,也肯定能预见到伊莱会违约泄密,那么从一开始就不会选择他,换你是老板也不会雇一个将来肯定要跳槽的员工吧(除非这人真的好优秀这职位非他莫属或者实在找不到别人了赶鸭子上架,这个另作考量);而且如果他真的知道,似乎不应该使用“无论是什么”这样的表述,除非是故弄玄虚不敢直接说“你给我去死厚”,又或者整件事就是人性测试……但是否也可能,真先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论是什么”=不一定是去庄园)。又或者,他确实看到了未来,但就像某【已经可以剧透了】的超英电影一样,不能直接说明,只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推动发展。而联系到伊莱“逆转未来”的成就和眼罩上代表了永恒、循环、无限和世界的衔尾蛇(或许还有寓意历劫重生的“涅槃”挂件?),他这趟旅程还真不一定就是不归路,不能完全排除“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可能。而且先知似乎和舞女一样,是早在内测时就有雏形的人物(记错勿怪),那么这个人物若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扮演着“钥匙”的角色也不算异想天开。而且而且,还有一点,请看入殓师的推演节选:

7 休学期

他准备离开了.......

结论:一篇日记:他收到了一封邀请函,我没有看到内容,但那蕨类植物一般的火漆让我觉得,他不会再回来了。

8 最后一课

课题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结论:一份报告:伤者杰伊·卡尔,曾遭受多重伤害,包括高空坠落引起的粉碎性骨折、利器造成的大量出血和大面积组织挫伤。

这里明文阐述了,伊索的养父因为收到了庄园的邀请函(“蕨类火漆”即九缪斯印记)前去参加游戏,再出现时身受重伤(忍不住吐槽:上椅飞天→高空坠落骨折?爪子或四十米大刀→利器致伤?运动擦碰或钝器击打→组织挫伤?)——虽然没有赢,但人并没死(死了没必要注射假死剂),也完整地回来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庄园并不是绝对出不来的啊!四舍五入就是真先知并没有要伊莱去死啊!()

(当然,如果要说这可能只是肉体脱出,灵魂还困在里面或“这跟死了有啥区别”,就另当别论了。涉及到游戏本质的猜想过于庞大且零碎,在这里就先不展开讨论了)

总之,如果把人物和人物关系往正面设想,可以提供这样的一种思路。如果不认同暴力戳眼、挟鸟子以令德鲁伊这种假设,针对“他是怎么取回能力”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设想以下场景:

役:(这衰仔怎么回事见妹忘义?!我不要同他讲话了!)

先:dbq我错了求您理我一下1551

役:(嘿呀好气但是想想他也是出于好心而且守株待徒也不容易……算了算了最后给他一次机会,能否通过考验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诶这台词怎么这么耳熟?)你会收到邀请,无论是什么,答应他

↑ 以上皆为极端OOC演绎请勿当真,意会一下即可orz如果再给役先is rio加个理由,那就是游戏中役鸟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背叛你、伤害你还胁迫你为他打工,你还会和他这么亲密吗?看着夜行枭展示动作再说一次?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方向,有没有可能伊莱毁约后,真先知和他的精神连接就自动切断了,相当于电话断线或不在服务区了,但他其实还是想和伊莱沟通的,然后伊莱在格秋的指导下建议鸮睁只眼闭只眼,或者找到了另一只单眼的鸮,就又连上了……但这个脑洞好像有点扯,仅供娱乐吧)


“洗”完了役鸟和伊莱,再来“洗”一下伊莱和格秋。还是从推演取材,其中对未婚妻的直接描写如下:

格秋的信1:感谢您对小麦市场的预言,这使我的父亲避免了巨大的损失。谁能想到呢?在短暂的时间内,运输时间竟缩短了如此之多。一切都如您所言“因为巨大变革的到来,农作物会变得唾手可得”!期待在社交季结束后与您见面。(推演8:预言)

格秋的信2:亲爱的伊莱,听闻你的遭遇我感到万分抱歉。至于你提到的誓约,就像威尔士的英雄勒乌·鲁·吉夫斯一样。无论白昼或黑夜均不可,那便在黎明或黄昏,不论行走或骑马均不可,那就让他一只脚跨在山羊上一只脚放进锅里。总有一些窍门可以解决此事。(推演10:解决之道)

根据这两段通信,针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和格秋的态度,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自由恋爱双箭头,感情是真

2、男方单箭头,因为预知能力或其他原因转双箭头,感情是真

3、男方单箭头转双箭头,但人心易变,危难临头各自飞

4、男方一直都是单箭头,女方态度不明,有可能是火候未到,也有可能只想暧昧没当真

5、男方一直都是单箭头,两人就没开始过,女方对男方漠不关心、毫无愧意

6、单箭头或双箭头都是过去式,女方就是想利用他的能力给自己和家族牟利罢辽,或者要么是“声音”或庄园主的棋子,要么从一开始就心怀不轨,她于他就像薇薇安之于梅林

基于以上评价,对两封信的性质也有如下几种看法:

1、对誓约及违约的后果,女方不知情或知道得并不完全,信1是感谢,信2是鼓励,皆发自真心

2、女方不知情或信2才知情,信1是感谢,信2是鼓励/指导,但有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3、女方从信2开始知情,但信1、信2都莫得感情,“你是好人”“关我啥事”“你看着办”“多喝热水”

4、女方从信2开始知情,信1是感谢,信2川剧变脸:“你唬我呢?我全家都指望着这个,管你用什么方法赶紧给我找回来不然没你好果汁吃奥”

5、一切都在女方/“声音”/庄园主的掌控之中,信1故意写下誓约让他犯戒,信2故意出馊主意甚至怂恿他为了爱情/出于内疚而投机取巧/铤而走险。一切就是个套中套,女人都特么是泡椒凤爪

而以我目前看到的情况,对格秋以及他二人关系的评价似乎皆以消极、负面为主。主要原因有下:

1、通信的语气和内容较为客套、平淡、冷静,不像是一般热恋中的情侣或关系亲密的人

2、对比一方在推演7中“一见钟情”、“不能忍受失去”的剖白,另一方的回应似乎并没有那么热烈

3、二者阶级身份存在较大差距,就算真心相爱,也无法逃避现实的重重阻碍

4、对于格秋是否“切开黑”的进一步揣测,例如“社交季后才见面说明没把人放在心上”“感谢他帮自己家族规避损失说不定在一起只图利益”“知道男友为自己违约没表现出愧疚”“出的主意是在教他钻空子,明知道庄园有来无回还让人去不是坑他么”“举的例子是类似潘金莲武大的传说有可能是在影射”……

这些猜测倒也是直观合理,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我在思考时,还是想起了之前提到的规律——在D5中,我们总是习惯性猜测人物关系“真相是假”,但后来往往都证实了“真相是真”,那么是否可能,并不存在所谓的阴谋、压迫、背叛、利用或“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白月光就是白月光,既不是黑莲花也不是绿茶——这一对和律玛、亨空、迈蝶等“官配”一样,也是“真的”、就是“真的”呢?

我认为并不是没有可能。

首先,这两封信可能只是节选,根据有限的文字,并不足以推断格秋本人的性格,同理,也不能断定这段关系就是“将心向明月,明月照沟渠”——就算这样的状态曾经出现过,也不代表到伊莱去庄园前都是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试着把推演7里伊莱对格秋的看法摘出来看一下:

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她,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如此特别,但我们一起度过的时间是如此迷人,以至于失去她成为一种不可忍受的选项。

这是针对当事人的侧面描写,可以提取出关键词:【美好】【特别】

其中【美好】非常容易理解,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者就像所有boy meets girl的故事一样,女主出场仿佛自带慢镜头和鲜花背景,一顾倾城,一眼沉沦。但【特别】就值得推敲一番了。或许有人会说,他整天忙着亲近大自然,估计就没见过几个妹子,格秋也许不过是走在街上丢个石头能砸中十个的普通姑娘,就他傻乎乎地觉得“好特别”……这当然也算一种可能,但何不换个角度想,如果她确实【特别】,又会如何【特别】?伊莱为什么不去喜欢跟他格差不大的平民女孩偏要“不自量力”去追求一位权贵千金?因为她家室优渥所以拥有出众的容貌、气质、才艺、修养?但这些算是朱门绣户的广泛优点,并不具备特殊性,何况他们位于富庶的英格兰西南部,这种白富美更应该比比皆是,为什么她就【特别】呢?

想到这里,我们不妨再逆推一下,一般的富家子弟会有什么不讨喜的共同点?见识短浅、心机虚伪、拜金势利、骄纵乖戾、好逸恶劳甚至为富不仁……那么是否可以猜测,能让穷小子认为【特别】的富家女,恰好就是这些的反面呢?虽然我们总是调侃玛丽苏套路里的“她好单纯不做作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但道理却是相通的。其他人没有的她拥有,其他人拥有的她更好……这不就是【特别】么?或许又有人提出,万一这些好是装出来的,又或者还是伊莱800米滤镜下看走眼了呢?

……

……这么说吧,虽然他推演出来好像都在喊:“这是个憨憨!”可我不禁想问,是认真觉得他傻么?一个人没有在复杂的环境中成长,可能会质朴单纯,但不代表没有明辨是非、感知善恶的能力,更何况官方已经明示了这个人物与象征智慧/贤明/灵性的德鲁伊教的联系,如果他真是个愚钝盲目的二愣子,真先知还能看中他,那这个教不如倒闭算了?而且我认为先知的“天眼”和盲女的“心眼”(不是指游戏能力而是指作为人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相近含义的,都暗示了因为A方面的欠缺(社会活动;视觉)反而获得了B方面的强化感知(灵性;其他感官)。能够和鸟兽生灵建联甚至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这样的人就算没有玲珑心窍,至少也该有“敏锐直觉”吧?反正都有鸟,咋就不能想象他和郭靖一样大智若愚内心通透?……以上虽然是玩笑话,但我确实纳闷,如果笃定他这也不会那也不懂,到底图他啥呢……(迷惑.jpg)不好意思没忍住吐了会槽,言归正传,总之以我的观点,我不认为伊莱是个缺心眼的傻瓜,他有他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甚至可能比一般人“看”到了更多,才会认定那个女孩【特别】。正因为【特别】,如果错过,可能就不会再遇到下一个。因此才难以忘怀、无法割舍。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们会得到一个相对正面的女方形象。在此基础上,再继续探讨,就算格秋是个好女孩,她是否像伊莱喜欢她一样喜欢伊莱?他们两个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存在两情相悦的可能。但在伊莱出发前,两人是否订立了实质的婚约有待考量。

首先,根据推演7-8的内容,可以推测,两人相识的过程可能是这样的:伊莱遇到了格秋(由于他是平民没有接触上流社会的契机,我倾向于可能是在森林或原野等他比较常去的地方),对她一见钟情(“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她”),两个人可能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互动,给伊莱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而后面“一起度过的时间”可能并不仅指初见,而是后续多次相处的集合,因为个人感觉一面之缘还不足以产生“不能失去”的强烈情绪,有可能是在几番接触后加深了感觉。而关于那句“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如此特别”,我也有几个方向的解读,一是确实“情不知所起”;二是可能他心里明白,但百感交集“不知道怎么表达”,不然哪有人一段话连用五个“如此”,放在雅思写作可是要扣分的(笑);三就是“她怎么会这么特别”(感叹意味)或“她很特别,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的”……无论是哪一种,伊莱最后的感想都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时间是如此迷人”,表明了对这段感情的投入。但最后的“以至于失去她成为一种不可忍受的选项”,我认为值得推敲。乍一看,这句话很容易被理解为“我很喜欢她,不能想象无法和她在一起”进而为私心违背誓约,但这又牵涉一个问题:假设“有预知能力”是“能在一起”的充分条件,那么即使他这次通过预言(推演8:“因为巨大变革的到来,农作物会变得唾手可得”,以下简称“预言”)吸引了格秋,之后还是会因违约失去能力进而失去她,等于目的还是没有实现。那他为什么依然要这样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本质上,格秋并不是因为预知能力跟他在一起或他不是因为预知能力才获得格秋的青睐,预言只是令关系更进一步的催化剂。

2、预言只是示好的敲门砖,没有这个,她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他,或她的家族也不会同意他们交往。而他或许误以为对方不看重这个,所以对失去能力的结果并无所谓

3、他只知道誓约不可违背,并不知道违背的后果,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没把这当回事;或者以为他采取的形式不算违约,实际还是违背了;或者以为真先知不会知道,没想到鸮都看在眼里

4、他知道誓约不可违背,知道违约的后果,也知道有特殊能力才他们才能在一起,但他还是要坚持告知这件事,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或许会发生比不能在一起更严重的事——真正、彻底的失去,譬如灾难和死亡

总之,据推演7可得知,对格秋的感情是促使伊莱违背誓约的主要原因。但这个行为我认为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违背誓约=失信,是负面的;另一方面,协助恋人=重情,是正面的。反过来说也就是,如果明明能帮恋人止损甚至拯救她却袖手旁观,是无情;如果为了恋人违背与事先订立的誓约,是无义——这应该是个无法两全的困境。虽然他在天赋上是个“异士”,但在观念上依然是个“凡人”,那么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这样的选择其实也不难理解,而且我觉得这跟他本身的性格也有一定关联,真是成也善意败也善意。

再来继续分析推演8。在收到了伊莱的预言后,格秋进行了书面回复(信1),一个争议较多的“黑点”也随之浮现:明明受到了对方的恩惠,又知道对方喜欢自己,甚至两人可能已经是情侣关系,为什么交流的语气却这么疏离,甚至还故意提到社交季——并且要在结束之后才去和对方会面?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预言前两人应该尚未定情,伊莱单相思或两人互有好感但还没捅破窗纸。一个比较直观的证据就是从信1到信2格秋对伊莱称呼的变化,从“您”变成了“亲爱的伊莱”和“你”,说明关系有了明显的进阶。语气略显疏离客套,一方面是矜持和礼节,一方面两人还不是正式的情侣。而当时格秋作为单身的权贵之后,遵循家族的要求去相亲是再正常不过了。在这样的情境下,又有这么两种可能:

1、伊莱先是单恋,格秋并不知道,或者虽然知道但之前对他没有特殊感觉。所以预先安排的活动还是要按规矩走完,就好比拜年走到半路突然说要去见笔友,父母肯定要发飙

2、两人互生情愫,但尚未正式确立关系,格秋家里可能都不知道有这号人物,即使被告知帮了自家大忙的预言是伊莱提供的,心里没底也不敢直接拍板。当然也有可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她就吊死在一棵树上的广撒网策略。即使格秋不乐意,也无法正面对抗家中的权威

综上,不管是否出于自身意愿,格秋还是服从了社交季的安排。从一个角度看,这个举动可以被认为是“不够意思”“她其实没那么喜欢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上流社交场合那么多门当户对的优秀青年,她不是没可能遇到更合适的,而预言的好处也已经享受到了,又是伊莱自愿告知的,脸皮厚一点感谢完转头跟别人结婚伊莱又能怎样?但她还是给了他继续发展的肯定回应。假如不谈趋利论,“期待在社交季后见面”则更像一种承诺——即使我不得不去应酬,即使我可能有更好的选择,但我不会动摇,我仍倾心于你,我们一定会相见。

(这个说法放在现代就非常大波浪,但我们不能忽略时代的局限性对吧)

继续往下走。无论如何,在信1的时间点后,两人应该是逐渐确立了恋爱关系,再发展到谈婚论嫁。但信1与信2的时间间隔又是一个谜题。按理来说,在伊莱告诉格秋预言的这一刻,他就已经违约了,惩罚就开始了,应该立刻听不见“声音”了。那么信2的出现就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境:

1、伊莱因为预言而赢得了与格秋更进一步的机会,本来还沉浸在喜悦中,但很快发现,“即使再大声,也不会得到任何回应”“那个声音消失了”(推演9)。而他因为慌乱/老实人藏不住事/感到抱歉写信告知格秋,对方才给他回复了信2。距离信1应该没过多久,他们的恋爱关系还来不及有太多进展,甚至社交季都还没结束连面也没见上,那么信2的感情色彩不够强烈也情有可原。也有可能因为普通人本来就不是很清楚这些神秘现象,也不知道要怎么安慰和处理,只能举个例子鼓励他“总会有办法的”。又或者她只知道伊莱失去了能力,但并不知道具体为什么,可能伊莱在转告时模糊了因果,毕竟直接告诉人家“都是因为帮你我才受罚哦怎么办”有道德绑架之嫌,而真心喜欢的人一般不会希望她产生这样的负罪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伊莱说了原因,但没有完全告诉她后果(对应“存在更严重的惩罚”猜想),毕竟也不希望她为此担忧难过吧。如果是这样,格秋就有可能只知到“违约”,所以信里只讨论了“违约”的“解决之道”。以及,因为接收信息不全,又或者性格比较直率乐观,以为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所以才显得有点“不够上心”。在这种情况下,“未婚妻”有可能就是伊莱自己认为的“办完这件事我就回老家结婚”,或仅是私定终身而没有实质的约束

2、伊莱和格秋在信1后发展得很顺利,失去预知能力没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有可能是因为伊莱一直瞒着格秋,也有可能是长时间没用到,该用的时候才发现能力没了。信2的时间点是他们谈婚论嫁甚至已经订完婚的时候(即距离信1过去的时间较长)。如果是这样,很可能到了后来,伊莱失去能力的事被主动或被动披露了(比如格秋发现他不对劲先问的)。而就算格秋不在乎这个能力,不代表她的家族也是。不论当时格秋家人是否知情,伊莱都清楚,没有神力又没钱对他们来说就是百无一用,甚至会怀疑“好好的能力怎么说没就没了该不会是骗子吧”也不奇怪,那这门亲事就黄了。因此他只能写信跟格秋坦白,和对方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这样,那这封信其实是在侧面反映,格秋就是人如其文,冷静、聪慧、果决(也算是“如此特别”的一种解释),面对难题不仅没有自乱阵脚还能给对方提出可行性建议。两个人可能既是恋人又是知己,平时就是这样有商有量的,所以伊莱才会写信询问她的意见


至此,格秋的两封信已经解读完毕,说实话,我并没有从里面看出利用或威胁的意味,甚至没有看出格秋【主动要求】伊莱找回能力的迹象——她只是表达“你可以这样做”而非“你必须这样做”,“总有办法可以解决”≠“给我解决它,gkd”,不是么?至于格秋家人正文里根本莫得姓名都被扣了个好几个帽子,我寻思富人嫁女儿要求女婿有资本(能力或财富)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吧,难道非得裸婚才是真爱吗2333“谢谢你让我家避免了损失,我想见你”也不能说明“我就是看中利益”吧,或许在姑娘眼里,“让我家避免损失”其实和“送我花”“带我去玩”“帮我拿东西”一样,都是“对我好”。何况感情本来就是互相加码的过程,投入换回报再正常不过,只不过一个先一个后而已,后投的那个怎么就被污名化了呢……还有就是,有的观点说“格秋诱导伊莱去庄园”……是不是搞混了什么?我们再重看一下他最后两条推演:

10 解决之道

我不愿意后退,也不能后退。

结论:格秋的信2:(前略)至于你提到的誓约…(以传说提示)…总有一些窍门可以解决此事。

11 那个声音又在我脑中响起了。

结论:“你会收到邀请,无论是什么,答应他。”

先不论“我不愿意后退,也不能后退”是在收到信2之前还是之后,即是因为不想放弃才写信,还是因为收到了信才不想放弃。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格秋的指示,也仅仅是“解决问题(找回能力)”而已,而找回能力≠去庄园,这是两码事。况且推演11里的“复响”就说明,他在去庄园之前就已经找回能力了,但用了什么方式不清楚。哪怕是透心黑的弄瞎鸟眼论,格秋的话和伊莱的行为也仅相当于A告诉B刀好用而B选择拿刀杀人,并不能证明A蓄意或无意教唆了B去杀人,A这个罪名真的是莫须有了。

还有一种“对未婚妻的承诺促使接受邀请+走投无路来到庄园+“我不能后退”=未婚妻使他走投无路=他主观上不愿甚至是被胁迫才来到庄园=未婚妻或其家族黑心”的观点也存在一定疑问。首先,“我不愿后退”在推演中对应的是“解决问题(找回能力)”而不是后面的“接受邀请”——再次强调,找回能力和接受邀请并非互为因果,就算有联系,也无法证明伊莱、格秋及其家人知道其中的联系。其次,“我不愿后退”在前的句式就已经表明,他的个人意愿才是主要原因。又退一万步说,假设伊莱真的受到了格秋家的威胁(一般认为是威胁他找回能力),被告知:如果你找不回能力就 ① 别想娶她 ② 灭你全家 ③ 恁死你或者让你在这混不下去(其它暂时没想到什么能威胁到他的,毁灭世界?…………格秋她爸是灭霸吗?),而他明明在出发前已经找回能力了,如果是①,直接结婚不就完了还去什么庄园?哦叫他去他就去?当初让他别告密他也没听啊? 如果是②,取回了能力还不赶紧全家跑路,抖M吗非要入赘这么可怕的一家?就算是被逼婚,后来还抛下家人去庄园不怕他们又有危险?如果是③ 更应该直接跑路,婚也不结了能力也不要了庄园也不去了,别说她格秋家只手遮天跑不了,那后来不还是“跑”到庄园了吗?难道伊莱还能骗他们说去参加游戏赚钱其实“死在庄园都比待在这里好”?那不又和“履行承诺”矛盾了吗……依然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至此,总结伊莱违约后的已知情况和疑点,梳理如下:

1、知道伊莱因违背与真先知的誓约而失去预知能力(无法再听到“声音”),但不知为何违约(即“睁眼闭眼”、“有形之物”的争议)

2、知道格秋告诉伊莱“解决之道”,但不知道她的真正意图(即恶意/善意/中立的争议)

3、知道伊莱找回了能力(重新听到了“声音”),但不知道是用什么方式找回的

4、知道“声音”要求他接受邀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去庄园的邀请

5、知道伊莱最后去了庄园,但不知道他去庄园的原因(动机),以及和以上信息的联系

6、知道去庄园的原因有两种主要说法 ①“走投无路”② “对未婚妻的承诺”,但不知道它们具体是什么,彼此之间又如何关联(自相矛盾还是就是一回事)

目前,以上所有“不知道”的部分都是仅是猜测,广泛流传的推论虽然各有道理,但细想会发现还是很难形成完整的逻辑链。例如最主流直观的“这种能力并没有在经济上为他带来改善→伊莱没钱;对未婚妻的承诺促使他接受了庄园的邀请函→来庄园是为了凑结婚的钱”,乍看很合理,但回想一下,伊莱接受邀请是因为预言,而它只说了“无论邀请是什么你要答应”——如果他的诉求是钱,那他怎么确定这个邀请一定会让他有钱?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又为什么要答应?这其中就缺少了连接的一环,例如“向真先知询问如何才能完成对未婚妻的承诺,得到了这个预言”。总之,一切只能等待官方的进一步解答,但我觉得以WY的速度……(手动再见)

啊还有最后一点蛇足。说到威胁论,我还想起了对于信2中引用传说的讨论。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男主Lleu Llaw Gyffes是威尔士神话里的英雄,因为种种懒得总结的原因,他老妈诅咒他:你不会有一个人类的老婆!于是他的舅舅就合计着用花花草草做了一个美女,取名为Blodeuwedd。他们两个结婚以后,男主不在家的时间里,女主就和男配Gronw勾搭上了,准备谋杀亲夫。于是就有了如下对话(大意):

女主:达令我好怕怕,要是你比我先死了怎么办呜呜呜

男主:不要怕,我很难死的。无论白天晚上、室内室外、骑马走路、穿衣赤膊或使用任何合法制造的武器都不能让我死掉

女主:那你怎样才会被杀死呢,你告诉人家一下我好防范呀~

男主:这个嘛,你听我说。在黄昏、被网裹着、一只脚踩羊上一只脚放埚里,使用一根花了一年在弥撒时间锻造的长矛——这样才能要我命哦

女主:好喔(你死定了)

然后她就照这个方法和情夫一起筹划了谋杀。但是呢在男配的矛击中男主的时候,他变成蝴蝶啊不老鹰飞走了。他舅舅找到了他并把他变回了人形。等他恢复健康后就回去复仇,一矛戳死了男配。他舅舅则截住女主,把她变成了一只猫头鹰。最后他成了Gwynedd(地名)的王,全剧终。

再联系到推演。格秋举了这么个例子,到底是在说明“遇到困难不要怕变通总会有办法”(德鲁伊教义里也有类似主旨),还是官方在隐喻“你老婆有毒”?后一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对二人名字的猜测,(以下内容源于马甲太太的先知推演分析及评论,擅自总结致歉)一方面,“Lleu”的常用音译是“莱伊”而不是“勒乌”,倒过来就是“伊莱”;另一方面,“格秋”可能是“Gertrude”的音译,原意是“矛的力量”,和Lleu的死因一样……是不是很细思恐极?不得不说太太们真的太厉害了,但我有点怀疑WY说不定没想到这层……首先英文发音和中文音译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就像我不能说“琼斯(Jones)反过来是斯琼(Strong),所以官方在暗示医生=艾大力”(bushi)。“Lleu”是/ˈɬəɨ /而“Eli”是/'i:lai/,前者听着比起“莱”确实更像“勒”,让我不禁怀疑没采用通译不是在埋彩蛋而是为了避嫌(避免联想)。此外,倒霉的Lleu虽然被矛刺中了,但他当时没死啊!他的死亡在许多故事里都是模糊不清甚至互相矛盾的,这个矛如果真的杀死了大英雄却不像Gae Bolg或Gae Dearg&Gae Buidhe有姓名,那还真是很没有排面。最后,虽然在D5里没有提到女主Blodeuwedd,但隔壁一厂同胞的永7倒是出现了:影装“布洛德薇特”,图标是一只鲜花构成的猫头鹰,但它的介绍是“爱情的象征”和“唯有爱情,才能变得美丽”……

……

……不是,我说,你是不是对爱情有什么误解啊WY??爱是一道光绿得人发慌?

我倾向于WY后台有一个通用的资料库,文案开写的时候检索一下,觉得差不多就拿来当典故用了(类似于“都有猫头鹰,那就是你了”)。所以说官方啊,有时觉得它漫不经心,其实却用心良苦;有时以为它深藏不露,其实是杞人之忧……就很谜。像是刚爆料的舞女金皮,指明了是《尼伯龙根指环》里的女武神,但,阿波罗约瑟夫好歹有日月骨科可以联想,伊卡洛斯好歹影射了库特的性格经历,请问玛格丽莎和贝伦希尔德到底有什么相似性哦?难道是“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戴着金色戒指,踏过熊熊烈焰来救我”?欸要这么说还真有点可能,毕竟她芭蕾木偶皮肤来源的故事结局也是火……等等,那这游戏里的火也太多了吧!厂长被火烧,小丑被火烧,侦探也被火烧,现在舞女皮肤也和火有关……当真是“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未果,来场大火;画面老土,追求复古;不清不楚,致敬克苏鲁”???

吐槽完再一次艰难地回到正题。总的来说就是,以D5不怎么爱动白月光的惯性,我还是比较愿意也有理由对他们的关系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说不定都以为虚情假意,其实人情比金坚呢?说不定人家姑娘真的在家乡守着承诺一直等,等到头发白了,记忆也模糊了,但是一听到鸮鸟的叫声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呢?(呸呸呸)还有最近刷日推偶然看到的发言(大意):

“戴着订婚戒指的伊莱,回到自己房间时,一定会时不时摘下手套,凝视着左手想念她……”

……哇。想象一下,我真的(捂心)。


这个关于爱别离的故事就暂告一段落,我们再看另一则求不得。正好刚才说到了舞女的皮肤,那就不得不提至关重要的“驯兽师”。可以说在这套时装公布以后,“娜塔莉=娜塔莎=玛格丽莎”、“驯兽师=舞女”才终于石锤,但是很可惜,这似乎并没有给这个人物以及她和小丑的配对带来相应的人气。那段时间因为没怎么关注游戏外的东西所以不太了解情况,猜测可能有角色强度和出场较晚的缘故,但更多的也许是“完美受害者”论和“被单恋”的原罪吧(笑)审美这个倒是见仁见智,记得WB上公布设计稿时好多评论都说“老气”“难看”,我个人就觉得还挺特别,只是没想到官方给这个波波头娃娃脸的小姑娘定位是“美艳奢靡”。后来去看了她的推演才明白,这样的反差说不定是有意为之,毕竟她也曾是个少不更事的乡下女孩嘛。虽然从目前披露的剧情来看,舞女并没有主动做出什么违法背德、伤害他人的举动,但她的个性在创作中确实是比较“招黑”的那种,以至于有人直接给她打上了渣女的标签——的确,妩媚拜金、胆小被动还有点“无脑”是很符合渣女的特征,但如果她既没有口蜜腹剑,也没有朝三暮四,那么,在这段不对等的感情中,她唯一的错误就只是“不爱”而已。而她的不幸遭遇虽然与自身有一定关联,但“造成凶杀案的原因是有杀人犯,而不是被害人”,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被命运作弄的可怜人罢了。一步错步步错,再也无法回头。而与其他一般只存在转述中的白月光待遇不同,官方不仅实装了这个人物,还故意将两位当事人放在了对立的阵营。这种命运感极强的展开恰是我非常喜闻乐见的,所以我会毫不避讳地说喜欢这一对,但在这里提及并非是为了安利,而是想通过有限的分析为这段关系正名。这两个角色出得比较早,该挖的点都被挖得差不多了,故仅进行一些补充和梳理。

关于舞女和她的故事线,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型:

1、舞女本人——玛塔·哈丽

2、舞女和裘克——《坚定的锡兵》

3、舞女、裘克、瑟吉三角关系——《伤心小号曲》

此三者与人物剧情的对应点如下:

1、玛塔·哈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原名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19世纪后期出生于荷兰,因为混血(待考)而天生黑发,具有融合东西方之美的独特魅力。年少时父母离异,婚后又遭到酗酒丈夫的家暴,不堪忍受而离婚,孤身一人前往巴黎。先是在一个马戏团作骑师,为生计一脱成名,并得到了Mata Hari的艺名,充满印度风情的舞蹈是她的标志。后成为德法两国的双料间谍,最终于1917年被枪决。

对应点:舞女现用名“玛格丽莎·泽莱”,出生地(渔村、湖景村的风车),发色(推演和旧装说明她原本是黑发),受到丈夫家暴,婚姻结束,马戏团经历,“舞女”的职业和“梵音之舞”皮肤

2、《坚定的锡兵》:安徒生童话。一个玩具锡兵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就少了一条腿, 他对玩具城堡里美丽的芭蕾纸人一见钟情。鼻烟壶里的丑小妖怪认为舞蹈家属于自己,心生嫉妒,威胁锡兵放弃,但对方不为所动。妖怪便从中作梗,让他重重摔落,又让孩子们把他放在纸船上送走。锡兵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旅程,但始终怀着对舞蹈家的爱与思念,最终奇迹般地回到了原点,与心上人重逢。然而妖怪再次作祟,让小孩把锡兵投进了火炉。火焰使锡兵融化,但在最后的时刻仍然目不转睛地凝望着舞蹈家,对方也望着他。这时忽然一阵风吹起芭蕾纸人,将她送到了锡兵的身边,他们在火中化为灰烬。第二天女仆打扫时发现锡兵只留下一枚小小的锡心,芭蕾纸人剩下她原本闪亮的装饰,但如今已经和木炭一样漆黑了。

对应点:裘克的遭遇(失去了一条腿、喜欢的人是舞者且对方已有所属、被对方的所有者恶意伤害、遭受火灾);舞女的职业(舞蹈家)、经历(曾被坏人占有)、“芭蕾木偶”皮肤(“她曾经有一颗锡制的心,来自一枚小小的士兵玩偶”)、外表和喜好(舞蹈家的穿着和最后的结局等)

3、《伤心小号曲》:西班牙电影。出身小丑世家的哈维因为沉重的经历只能扮演哭泣小丑,他对马戏团杂技演员娜塔莉亚一见钟情,可惜对方已经名花有主,正是他的老板和搭档笑脸小丑塞尔吉奥。但他很快发现她的男友是个宛若精分的暴力狂人渣,一边说爱她一边虐待她。一次成功的演出吸引了娜塔莉亚,她主动邀请哈维一起游玩,并且从对方尊重关怀自己的行为上看出,他和其他人不太一样。虽然两人并没有暗度陈仓,但嫉妒心极强的塞尔吉奥还是发现了,差点把他们打死。娜塔莉亚偷偷去医院看望哈维,为将对方卷入危险而伤心抱歉,表示今后不能再这样,自己也要回到塞尔吉奥身边了。哈维问娜塔莉,你是为了我才这样做吗?对方没有正面回答,哈维气愤地说要去杀了塞尔吉奥,娜塔莉又反问他,你这样做是因为我还是你自己?她离开后的深夜,哈维从病房中跑出来,看到帐篷上映出塞尔吉奥抓着娜塔莉亚的头发……然后冲进去拿着小号把对方的脸砸得稀巴烂。血腥的场面把包括娜塔莉在内的所有人吓傻了,反应过来的哈维也慌忙逃跑了。塞尔吉奥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整个毁容,职业生涯也毁了。两个人不知所踪。失去明星演员巡演只能取消,马戏团倒闭解散了,为了生计只能转行经营酒吧,娜塔莉亚在里面负责跳艳舞。这段时间哈维在山里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后来被军方找到,饱受欺辱(原片涉及政治因素较多,男主其实是被时代逼疯的,但与本篇分析联系不大就不再详述)最后爆发,烫伤自己的脸,穿上夸张的戏服,成为了真正的杀人小丑。同时娜塔莉也被塞尔吉奥发现了,只能慌忙逃跑,可最终还是被拿着机关枪的哈维和开着车的塞尔吉奥堵截在中间。哈维让娜塔莉亚让开好杀了塞尔吉奥,但娜塔莉亚看到他现在的状态,十分受不了地向塞尔吉奥靠近,塞尔吉奥嘲笑哈维是个失败者,哈维彻底崩溃了。一段时间后,娜塔莉亚走在街上时,被已经发疯的哈维开着冰淇淋车掳走,将她带到当年自己父亲等多人被奴役致死的洞窟里。娜塔莉亚想要逃跑时被哈维抓住,她再次问,你这样是因为我吗?哈维说是,是你让我疯了,这是告白,我爱你。于是两人拥吻。这时塞尔吉奥杀出来,举枪要弄死他们。他们不得已爬上了洞窟上巨大的十字架,在娜塔莉亚腰上缠着红绸想让她吊下去逃生,但塞尔吉奥追了上来,三人在上面进行了一番殊死缠斗。结果哈维和塞尔吉奥都悬在十字架边缘危在旦夕。娜塔莉亚拼命拉住哈维,说出了他最渴望听到的话。但塞尔吉奥又爬了上来,用刀划伤娜塔莉亚,后者看到他的脚正踩在红绸中,一掌甩开他,毅然从高空纵身跃下,顺势把塞尔吉奥也带了下去,但即将落地时绸布的滚轴被围栏卡住。塞尔吉奥逃过一劫,娜塔莉亚却因为惯性而折断腰部,七窍流血地死在了半空。最后塞尔吉奥和哈维被送上警车,满脸血污的两人对面坐着。前者含着泪仰头笑,后者则第一次放声大哭,撕心裂肺地号叫起来……影片也随之结束。

这部分的对应点就不逐一列举了——为什么转述得如此详细,正是因为梗概无法清楚地展现出电影和D5马戏团三人的契合之处。不仅当事人的名字(娜塔莉亚Natalia=娜塔莉Natalie,娜塔莎Natasha是娜塔莉的小名;瑟吉是塞尔吉奥Sergio的另一种音译;裘克应该是Joker的音译,和Javier哈维一样都是J开头)和身份(女表演者、微笑小丑、悲伤小丑)直接取材于电影,若想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以情节走向作为蓝本,就像入殓师人物背景也基本与《身后事》契合一样。

那么,我们以舞女转变的三个阶段为基准进行回顾与分析:

1、渔家女娜塔莎

根据背景推演,她出身贫寒(“尽管穿着最廉价的棉布连衣裙…”)但天生丽质(“…也无法使少女的娇艳容貌褪色半分”),对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也许我会喜欢它,前提是不需要每天早起捕鱼”、“那个尖顶帐篷里似乎有我向往的一切…”),不甘现状但又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契机。这时候马戏团巡游到了她的家乡,鲜花、华服、掌声…还有英俊的微笑小丑瑟吉吸引了她,使她原本就躁动的心雀跃不已。从跟着叔婶一起生活来看,舞女的原生家庭可能很早就发生了变故,使她不仅缺乏足够的关怀和引导,还对保守苛严的监护人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时候瑟吉又对她展开激烈的追求,情窦初开且叛逆的少女当然觉得对方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所以不但没有听从叔叔的要求远离他,反而越陷越深,从安分内敛渐渐变得外放轻佻。后来瑟吉邀她一起私奔,监护人可能察觉到了对方的不靠谱,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他们见面。但瑟吉不仅想办法潜入了房间,还诱导舞女将“宁神盐”放入汤中,成功放倒了叔叔婶婶。最后她跟着自己的情郎一起离开了家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舞女的本质并不坏,但天性中有对欲望的追求,也未能抵御住诱惑。她私奔的初衷也很好理解,就是“不甘”:明明有着出众的外表,却只能灰头土脸干着农活,说不定以后也只是随便嫁个粗鄙的乡下人,在庸碌贫苦中了却余生……虽然有真心倾慕的成分,但事实上,瑟吉可能并不是非他不可的那一个(也许她当时会这么认为),因为推演最后说“充满希望的旅途胜过终点的到达”,也就是暗示,舞女只是渴望一根救命稻草助她脱离当下生活的泥沼。基于这种迫切的心理,她忽略了或来不及思考潜在的问题和危险。但总归来说,整个事件的主导还是瑟吉,所以她本质上还是比较无辜的。

至于“宁神盐”到底是什么,从瑟吉的言论来看,似乎是一种能使人昏睡的药,但许多人也认为也有可能是致命的毒药,是他欺骗了舞女并假借她的手杀害了她的亲人。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也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如果是安眠药,那么叔婶醒来怎么从未没找过舞女?他们不是没见过瑟吉,明明可以去报警,还是说他们知道是舞女合谋的,一气之下不想认她了,又或者人海茫茫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如果是毒药,那么人死了不可能不被村民发现,而马戏团又不是什么有权有势的组织,想抓人还不容易?而且就算真正的投毒者是舞女,瑟吉作为知情者心里难道不会后怕?这么多人来看他们演出还在后台搞火灾上了报纸,如此高调冷静,莫不是天生反社会人格,来来这个监管者位置让你坐……因此我暂时无法作出判断,姑且按字面意思理解成昏睡作用好了。

2、驯兽师娜塔莉

舞女跟着瑟吉离开了家乡,可能是主动(比如为爱人分担生活、尝试新鲜事物等)也有可能是被迫(瑟吉用暴力威胁她为自己挣钱等),她也成为了马戏团的表演者。但排演训练可不比干农活轻松,舞女肯定也吃了很多苦。这和一开始想象的并不相同,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她本身就有舞蹈基础(“红发年轻人与黑发少女在乡村舞会上跳舞”),杂技和驯兽应该是在马戏团学会的(详见技能注释)。外表靓丽又多才多艺,想必十分受人欢迎。但渐渐地,瑟吉露出了真面目,开始殴打虐待她,但因为种种原因,舞女没有离开瑟吉。这时候她出现在了裘克面前,三人的命运开始纠缠在一起。

根据官网的介绍,裘克“曾经是马戏团中的顶梁柱,天生的哭丧脸使他成为最棒的哭泣小丑。而这种优势在英俊的微笑小丑瑟吉和美艳的杂技女明星娜塔莉加入马戏团后,发生了变化”,再结合官方人格测试中“行事低调”“不屑于融入其他圈子”“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面对质疑会有矛盾的想法”等描述,我们可以想象,裘克大抵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个体:舞台上闪闪发光;谢幕后黯然失神;人前热闹喧嚣,人后孤独寂寥。他似乎原本就是比较实诚内敛、敏感多虑的性格,“哭泣小丑”很可能是本色出演而不仅仅是因为面孔。但他非常热爱这份工作(“让我想起在马戏团美好的时光”),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大概会日复一日沉浸在对演艺事业的追求中。然而,随着那两个人的到来,一切都变了……

关于瑟吉和舞女为什么会离开原来的马戏团,个人有两种猜想,一是在有了更高的名气后,“择木而栖”来到了更好的班组;二是瑟吉虽然业务能力强但是风评不佳(暴力、欺诈等),在原来的队伍混不下去了,不得不换一个没人知道他过去的地方,而舞女当时应该还被爱情蒙蔽着双眼,肯定会夫唱妇随。但无论是什么原因,他们的出现都对裘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娜塔莉夺走了他的心,而瑟吉不仅夺走了他原本的地位(“观众:他们薄情又易变,永远追逐着更新更刺激的表演”;“日记:哭泣的小丑永远不会成为滑稽戏的主角,再悲惨的遭遇只要演上十次就会显得愚蠢”),还将他捧在心上的人狠狠摔进尘埃里……

这里就需要停下来分析,在这个阶段,三人对彼此抱持着怎样的感觉。正如前面所说,游戏解释不清的地方,我们可以结合它致敬的原型进行一些猜测。首先是裘克和舞女。在电影中,哈维和娜塔莉亚是这样结识的:马戏团聚餐时塞尔吉奥讲了一个笑话,所有人都迎合他笑,只有哈维提出了异议,让塞尔吉奥大为不悦,这时娜塔莉为了解围来哄他反被粗暴推开,她忍不住直说自己也不喜欢这个笑话,遭到了塞尔吉奥的拳打脚踢。他把被打晕的娜塔莉留在餐厅就带着众人离开,哈维不忍心,折返过来帮她,让她记住了他的名字。之后哈维出色的表演让娜塔莉亚更加另眼相看,主动邀请他一起游玩,这才有了两人后续的发展。而在推演中,更多是从裘克单方面的视角出发(“真可爱,不管是它还是她”;“远处角落站着一个哭丧脸的男人”;“你之所爱不能回报于你”),所以我们并不清楚他和舞女有没有类似电影里的互动,以作为他将来奋不顾身的铺垫。因此,我个人认为存在两种可能:

① 裘克只是在暗中注视着舞女,但因为避嫌和自感卑没能主动和对方搭上关系,也没有做出让她印象深刻的举动,而舞女有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人,那么她在裘克烧伤后跟着瑟吉离开就比较理所当然,因为本来就没对他产生过特殊的感觉,甚至不知道他是为自己受伤的,也就谈不上愧疚

在这里多提一句,裘克的不自信可能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观众和娜塔莉似乎都选择了瑟吉,所以他忍不住去想自己是否真的不如对方;二是因为他的性格本身就有自我怀疑的成分,内心又比较敏感;三可能是因为外形。不是说不够帅气,而是那种……猛男和小鲜肉、钢铁直男和花花公子的区别?此外可能还有残疾引发的自卑——我个人倾向于他的腿是二人加入前就已经失去的,因为在脚踝终结者的介绍中裘克还“一直很钟爱这位演出的伙伴”。如果他已经是后期心生幽怨的状态,那么看到这个引起不好回忆的旧物应该不会产生喜爱的情绪才对;此外,我同时认为,小丑和舞女的关系就是化用了《坚强的锡兵》,而在那个童话里,锡兵从一开始就是没有脚的

② 他们有交集,但仅限于普通同事之间。她身上的一些闪光点给裘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童话中,锡兵就是觉得小舞蹈家也是单腿站立,和自己一样…当然,光彩夺目的外形也是一定原因)。而这些印象应该是正面的,毕竟当时他正处于低潮和自我厌弃的情绪中,如果娜塔莉对他也泯然众人,那他应该不会对她怀有什么好感。而舞女也可能发觉了裘克的感情,但或许是因为还爱着瑟吉而无法回应,又或者有点心动却不敢也不愿意拖他下水,只能装作视而不见

总之,裘克本来并不指望能够和舞女在一起(“他们看起来……很相配”),但是他偶然发现了残酷的真相,毅然决定为她挺身而出(“她的背上全是伤痕……我必须跟那个混蛋谈谈!他得停止这种行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裘克和瑟吉是刚好相反的两类人——他不够圆滑机灵,也不会花言巧语,但认定了的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这样的人在感情方面的执着和专注也可想而知。

他不敢直视她的眼,却敢为了她而直面凶险。


然后,再来看舞女和瑟吉。虽然舞女是裘克的白月光,但对于舞女,瑟吉才是她的白月光,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才渐显露出月面本来的阴影。瑟吉到底是从一开始就没有真心爱过舞女,还是他的爱就是这样病态扭曲,我们不得而知。而舞女这边,撇开错手投毒说(即被人抓住了把柄),她还留在马戏团、留在瑟吉身边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 她还爱着瑟吉,以及来自对方或自己的洗脑(电影中哈维最早问娜塔莉亚为什么不离开,她说“他没喝醉时对我挺好的”;塞尔吉奥经常在打了她后又不停道歉说自己爱她,苦苦哀求她;她还对觉得他们关系不正常的人说过“你不知道被情所困的滋味,那种想要结束却无力自拔的感觉”)

② 已经不爱瑟吉,但孤身一人在异乡无处可去,还有对暴力的恐惧、生活所迫等等(电影中娜塔莉亚曾恐惧地说“我必须在身边安抚他,他看不到我会发疯”、“他和你不一样,他是个禽兽”、“他会杀了我”……)

③ 确实喜爱这个职业,虽然也辛苦,但怎么都比回到过去强。她可能天生迷恋这种打扮光鲜、万众瞩目、受人追捧、新鲜刺激的感觉,也离不开目前纸醉金迷的生活。黑发换成金发(可能是染的也有可能是假发)可能也是一种暗喻,就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即使她已经没那么爱瑟吉,但也凑过着过了。


裘克终于发现了瑟吉对娜塔莉的暴行,他无法坐视不理,决定去为她讨说法。这并不是他一时上头的匹夫之勇,除了对她的爱慕和怜惜,还有积怨的爆发(悲伤小丑在演出时经常需要配合被微笑小丑作弄,而且以瑟吉恶劣的性格很有可能故意使绊子,使他不仅被挤成了配角还有苦难言)和他自身的勇敢和执拗。电影里娜塔莉亚曾对哈维说“你难道没有发现吗?你是唯一敢和他抗争的人。你没有假装他的笑话好笑,这样才是男子汉”,但在游戏中,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舞女是否有对裘克说出类似鼓动的话语,所以这一点只能自由心证。而瑟吉肯定觉得裘克多管闲事,而且可能早就看出他对娜塔莉的感情,讥讽挑衅不说,很可能还起了肢体冲突,但那场被报导的休息室火灾是什么时候引起的则语焉不详。针对这个分歧点,又会有以下两种可能:

① 火是当场引起的,有可能是故意或是厮打中无意引发,瑟吉可能趁机逃跑了,把裘克留在火场中。救火结束裘克已经被烧伤毁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裘克没能及时醒来或告知真相,又或者被瑟吉恶人先告状,舞女就有可能误以为纯属意外或裘克故意挑事自作自受,而瑟吉为了摆脱干系,催她赶快离开也是有可能的。裘克并不后悔为此“付出代价”,但他醒来后发现娜塔莉已经和瑟吉一起走了,他的牺牲付之一炬,娜塔莉并没有得到拯救,所以觉得自己“真是个笑话”

② 火是冲突结束后某一天引起的。瑟吉可能怀恨在心,或不想给自己惹上麻烦而蓄意策划了这场“意外”。而娜塔莉也有可能像上一种假设一样,存在不知情的情况;如果她知道真相,也有可能因为恐惧而不敢再有二心,因为通过这件事她终于明白瑟吉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甚至收到了类似“如果不听话,下一个就是你”的警告),所以也只能乖乖跟着瑟吉走了;又或者她没想到裘克竟会为了自己公然对抗瑟吉,还无端遭受了严重的伤害,心中愧疚,为了及时止损只能回到瑟吉身边,并听从他的安排一起离开(与电影相对应)。而裘克误会舞女还执迷不悟,才觉得一厢情愿的自己“蠢”

P.S. 针对驯兽师皮肤简介“她抛弃了自己的宠物,却留下了表演用的衣服和装奖励的挎包”,我觉得动物不能带走没什么奇怪,有可能他们是不辞而别或者匆忙离开,也有可能动物本来就不是他们的,最主要的是两个人带个大铁笼子多不方便x但裘克可能认为自己就和“宠物”一样,曾受到关心最终却弃如敝履,当然会有一心错付的被背叛感

无论如何,那个混蛋虽然走了,但也带走了他的光,而他也不能再从事自己心爱的表演事业,接连的打击使裘克陷入了疯狂。巧合的是,在小丑和舞女的推演中,都同样提到了“代价”(裘克:“爱的代价”、“每件事都需要我们付出代价”;娜塔莉:“小心对待你收到的礼物,你永远不知道代价是什么”、“可那时我并未料到,未来的代价会如此沉重”),更加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因果宿命感:每个人在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如果时间能够重来,他们还会这样做吗?

虽然令人遗憾,但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但放在当时,最接近的解释或许是——他也要那个人付出代价。

3、舞女玛格丽莎

离开以后,舞女应该是和瑟吉一起来到了月亮河公园的马戏团(这也是我认为瑟吉纵火的行为没有被周知,或只是内部知情但没有捅到警察那里的原因,不然他早就该蹲监狱了)。根据官微介绍,裘克的屠杀是在公园举办通宵游园时进行的。原话为“月上中天,一个发疯的马戏团员工将本应欢乐的嘉年华之夜彻底变为噩梦。人们哭嚎、尖叫  试图逃离那挥舞着链锯的可怖身影,但紧锁的大门和高耸的城墙断绝了一切出路。唯一的幸存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在混乱开始时跳进了月亮河,顺着水流从城墙下逃出了公园”。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猜测,要么是裘克的小丑装扮让目击者认为是马戏团员工,要么就是他混进马戏团然后发动了突然袭击。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复仇,也有可能就像电影里演绎的一样,即使身心俱毁,即使身陷囹圄,即使他已经不再是个正常的人,他还是一刻都没有忘记要拯救娜塔莉(电影里哈维就是看到圣母像,产生了娜塔莉亚呼唤他“我的爱人,我的死亡天使”、“拯救我吧,完成你的使命”的幻觉,才彻底抛弃过去的自己变成了杀人小丑),所以他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个令她痛苦的根源。至于为什么连其他人也一起屠戮,有可能是癫狂的失控,也有可能是清醒的宣泄。这之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裘克剥下了瑟吉的脸皮贴在自己脸上,从此成为了“微笑小丑”。舞女应该就是那唯一的幸存者,从一开始便跳河逃生。而关于这次脱逃,也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 舞女早就想摆脱瑟吉的控制,这次终于看到了希望,所以一有机会就跳河逃生了。也就是说,她不一定看到了凶手和行凶现场,只是借着混乱趁机逃了出去。后来才知道除了自己,所有人都丧生了

② 舞女目睹了行凶现场,没想到裘克变得如此疯狂,吓坏了,所以顾不上瑟吉就自己先跑了

③ 舞女目睹了行凶现场,甚至曾与裘克对面,但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在她以为自己死定了的时候,裘克却放过了她

无论实情如何,她再次获得了“自由”。官网介绍中的“…美艳舞者,习惯于奢靡的生活。因为一场事故,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不知道要如何独立谋生”以及“玛格丽莎·泽莱”这个名字,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事实,也有可能是舞女的说辞,因为想切断与过去的联系所以编造了一些半真半假的故事。至此,她才真正地成为了“舞女”。然而,她并不知道,将来他们还会以怎样的方式重逢……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舞女当前的性格与她本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这样的年纪,已经体验过从尘世到天堂,再从天堂落入地狱,又从地狱回归凡尘的大起大落。红色是充满爱意的鲜花也是恣肆飞溅的鲜血,啷当是金币落地的声音也是镣铐撞击的残响,素面朝天的脸覆着浓妆,光洁雪白的背布满伤痕。须臾之间恍如一梦,死去的其实是三个人:除了罪有应得的瑟吉,还有过去那善良内敛的悲伤小丑和活泼单纯的渔家少女。在遭受了极大的冲击以后,舞女很可能变得更现实、更擅长伪饰、也更患得患失。首先,现在的她肯定非常看重金钱,从官方介绍(“习惯于奢靡的生活”)、周年卡片(“玛格丽莎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哪怕它危机四伏”)和部分皮肤简介(寄情:“钻石是她最好的朋友”)都可以明显看出来。但舞女真的是因为追求享受而渴求财富吗?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和“代价”已经改变了她的价值观。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主要是官方对舞女“不知道要如何独立谋生”的描述引起了我的疑惑。按理说,她明明有很多技能,再找个下家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单纯因为好吃懒做,则不应该使用这样的表述,而且她明明已经是“舞女”了。那么,我能想到的理由就是,她根本不想回忆那段过去,所以才不愿从事以前的工作(打渔或马戏),那她擅长的就只剩下跳舞了。但这里又还有一个疑问,如果“无法独立谋生”,以她的外在条件和表演时学会的撩人本领,不说傍大款吧,找个差不多的人嫁了不比自己去个陌生的地方参加什么游戏更稳?说得难听一些,哪怕出卖色相、做交际花也未尝不能混出头,但她偏偏也没有这样做,为什么?有没有可能,她已经不再追求所谓的爱情,也不再轻易信赖并依附他人——“只有钱才靠得住”,所以哪怕亲自犯险,她也想“独立谋生”一次。有的人说,舞女可能本身就是喜爱冒险、追求刺激的性格,要不怎么又是驯猛兽又是女武神的。我承认这有一定道理,但这又和舞女“畏惧”的特质以及她一贯以来对瑟吉的忍让以及最后月亮河的仓皇出逃相矛盾,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她还是比较胆小的,但是没有办法。这只说明她是个不完美的普通人,推演里“独自一人逃出庄园”只是在反映这个特点以及呼应她是月亮河唯一幸存者的经历,并不代表她就是自私自利要卖友求佛。所以总的来说,我对这个人物还是比较有好感的。但是比起单一角色,更吸引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面已经说过,我非常喜欢这种宿命感,它是黑暗、荒诞、痛苦,也是美丽、真实、温情,就像那部电影的开端和结尾,娜塔莉亚,身披红绸的娜塔莉亚从天而降,而他久久地凝视着她……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一眼便是最沉重也最幸福的代价。

那么说到这里,回到本篇论证白月光的正题,小丑和舞女今后可能有怎样的发展?

首先,我一直认为,如果之前的任何阻碍都不存在,凭他们俩自己其实是很难走到一起的。先不论月亮河惨案发生前一个外向一个内向,缺乏心动的契机;惨案发生后两个都变成么得感情的杀人/敛财机器,听到爱情两字估计还会笑出声来。然而,正是庄园游戏这样极端的环境,才催生了吊桥效应的可能。哪怕最后是以一场血腥之舞落幕,只要能给过去的纠葛作个了断,甚至把当时没来得及说的说清楚,在我看来就已经是HE了。况且,这段乐章还真不一定是孤单的独奏。再次引用电影原型,在《伤心小号曲》中,关键的揭示点有两个,一是哈维在死人谷里对娜塔莉亚的表白(这段空哩太太画过裘舞版,搜tag就能看到),二是最后的十字架缠斗——如果说之前娜塔莉亚对哈维还只是感激同情多于喜爱,那么在她拼尽全力拉住即将下坠的对方时就已经被真正打动了。

“你不必像他一样,明白吗?我不需要你会搞笑,你要相信自己,我爱你,悲伤小丑!”她说。而且最后终于推开了塞尔吉奥,从高空飞身跃下。

对比游戏中的裘舞,止步于此的原因,可能正是一方少了破釜沉舟的告白,一方少了纵身一跃的勇气吧。


这里还有个题外话,关于为什么裘克会剥瑟吉的脸,以我个人的理解,一方面是以牙还牙,以脸换脸(…),一方面是他潜意识中,想要“成为”微笑小丑,渴望得到“微笑小丑”拥有的一切(事业,财富,人气,认同和爱情等),这一点在他的官方介绍中也能看出端倪(“他意识到自己应当转换一下‘职业跑道’…在获得一张永恒的笑面后,裘克能在新的喜剧表演中尽情发挥了”),也就是说,他偏执地将这个角色与期望中的结果联系在了一起。但他是天生的哭丧脸,所以只能这样简单地“复制粘贴”了。推演中“笑吧,小丑,笑吧!即使你的心支离破碎,即使你之所爱不能回报于你”,我个人认为可能是裘克强迫自己练习笑颜时,在内心对自己说的话。当时可能这个尝试并没有成功,但是在获得了“合适的脸”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在游戏中,裘克的展示动作基本都是大笑、歇斯底里或一些莫名滑稽的行为,联系到他原本的职业,这些有可能都是他的“表演”,也就是故意为之,并不一定都是因为疯狂。此外,在他的皮肤和技能介绍中,经常可以看到反复强调“狂欢”“笑声”“愉悦”(囚徒、歌手、小丑皇等),是否这些已经变成了他的职业习惯,亦或是另一种极端的执念?无论如何,现在作为监管者的他,似乎比之前游刃有余得多。如果今后真的安排了“纵使相逢应不识”的桥段,说不准谁才是更放不下过去的那个。但至少我们知道,他们一个带着燃烧的草偶,一个带着伴奏的铃鼓,就是如此地巧合。就像那个童话里,芭蕾舞者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但她一直看着锡兵。就算妖怪把他送走,他还是顺水回到了她身边。就算他被扔进火塘,风还是将她送到了他身边……命运的丝线必定会将他们再次串联在一起。


至此,这篇关于“官配”的讨论就暂时结束了。客观来说,我并没有输出完整的结论,写下这些的目的也只是想提供一种思路——如果有人同样怀着积极的愿景,可以试着往这个方向去想。就算他日结果事与愿违也没有关系。说白了,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和适不适合在一起,以及该不该支持他们在一起,并没有关联。游戏展示黑暗,并不是为了让我们看到黑暗,而更有可能,是指向远方的微星或萤火——哪怕在四下漆黑中求索是何等艰难。我不由得再次想起了伊莱的话:


“如此奢侈,如此令人着迷,也如此沉重”


——当时我以为,他在说那个女孩。

现在想来,或许指的是爱吧。









END



评论(29)

热度(361)

  1. 共2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